证券时报记者 马静
2024年是证券行业的困境反转之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不过,分业务来看,投行业务显然仍在呼唤春天。
截至4月27日,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38家上市券商中,仅有6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实现正增长,最高增幅为9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32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平均下滑27%,最高降幅达84%,直面大考。
受市场环境影响,券商正在加快投行业务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年报发现,大型券商愈加坚定地向提供全业务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迈进,辐射境内外需求;中小型券商则深耕细分领域,加快打造精品投行。
6家券商投行业务正增长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2024年可谓“丰收年”——全行业实现营收4511.7亿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1672.6亿元,同比增长21.3%。
不过,划分业务结构来看,投行业务的收入仍在下滑,拖累了行业的整体表现。中证协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投行业务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13.42%降至了7.8%。
截至4月27日,除了天风证券、中银证券、长江证券、长城证券4家券商,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2024年年报,从中可以一窥券商投行业务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
数据显示,2024年,38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292.18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2023年有所扩大。具体到券商层面,仅有首创证券、第一创业、太平洋证券、广发证券、南京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实现了正增长。
从年报透露的信息中,可以大致归纳出上述6家券商实现投行业务逆势增长的“诀窍”。
比如,首创证券去年加大了对北交所的服务力度,完成可转债市场单笔规模最大项目的承销发行,同时资产证券化(ABS)发行与销售规模也实现了双提升;第一创业也聚焦北交所布局业务,完成了2单IPO项目,新三板推荐挂牌业务也有所进步;太平洋证券、广发证券、南京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则主要受益于债券承销业务的显著增长。此外,广发证券去年的并购重组业务取得了较好成绩,中国银河证券的海外投行业务则实现了重要突破,这无疑为两家券商的投行业绩增色不少。
券商股权融资业务普遍滑坡
一边是上述6家券商的逆势增长,另一边则是其余32家券商的集体下滑。
数据显示,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38家上市券商中,有32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2%~84%之间。
其中,华林证券降幅最大,同比下降84%至0.17亿元。根据年报信息,该公司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主要依赖财务顾问业务。
对于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大幅下滑,华林证券称,这主要系IPO及再融资阶段性收紧所致。
显而易见,股权融资大幅放缓确实明显拖累了券商投行的业绩表现。根据Wind数据,按上市日计,2024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2904.72亿元,同比下降73.62%。其中,首发上市融资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再融资2231.2亿元,同比下降70.03%。
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日为统计口径,西部证券、华安证券、华西证券等在报告期内均未有股权融资项目在册。而在2021~2023年三个报告期内,这4家券商操盘的股权融资项目数量均在10个(含)以上。
市场环境的较大变化,也让向来在股权融资业务方面见长的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仍未恢复元气,去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降幅均在30%以上。
不过,也有一些券商遏制了投行业务下滑的态势,比如中金公司、国元证券、方正证券等。虽然这3家券商去年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仍然为负,但相较2023年已明显收窄。其中,中金公司发力并购重组业务,熨平了股权融资业务大减带来的业绩波动。
中小券商深耕细作打造精品投行
在行业明显承压之下,券商投行也积极地持续转型。不过,大券商和中小券商的转型路径各有侧重。
在谈及2025年投行业务发展规划时,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型券商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四大方面:第一,强化和其他业务的协同,努力为企业提供综合投行服务;第二,加强产业能力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产业,拓展和覆盖更多重点客户;第三,强化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提高执业水平;第四,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布局,继续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拓展全球客户市场。
而面对仍需进一步回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攀升的市场集中度,中小券商则将打造特色投行、精品投行作为目标,深耕细分领域。
比如,以债券承销业务见长的财达证券称,将继续以债券业务优势引领股权业务,实现股债联动;东北证券称,将规划和构建交易型投行业务模式,强化与直投、并购基金业务的联动,重点围绕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等业务,完善内外部合作渠道与联合拓客机制;信达证券称,将加强与中国信达业务协同,开展破产重整等财务顾问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国海证券称,将深化优质产业资源积累,继续通过“区域深耕+行业深耕”战略,巩固并扩大区域市场优势和行业优势;南京证券称,将围绕地方政府重要导向、重点领域产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做深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金融等优势行业。
股权融资发行节奏有望回暖
展望2025年,不少非银分析师对券商投行业务的研判相对乐观。
中信证券非银分析师田良团队认为,今年IPO常态化驱动承销保荐收入回暖以及并购重组持续发展拓宽财务顾问收入空间,是投行业务收入提升的重要契机。
国泰海通非银分析师刘欣琦预计,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加4.7%,股权融资边际回暖提振了投行业务盈利。
从统计数据观察,股权融资的发行节奏确有回暖之势。按照发行日统计,一季度国内股权融资规模为1104.16亿元,同比增加四成,其中再融资规模为938.35亿元,同比大增67%。与此同时,港股IPO及再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一季度IPO募资规模同比提升291.34%,再融资方面则涌现了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配售等大项目。
中信建投非银分析师赵然认为,2024年投行发展呈现“政策引导转型、市场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增长、整合优化格局”的特征,行业在挑战中夯实基础,为长期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2025年,随着IPO市场回暖、并购重组政策持续落地及新质生产力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展,投行收入结构有望改善。券商将进一步聚焦“功能性”与“专业性”,通过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布局及产业链深度服务,向一流投资银行加速迈进。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vteam.cn/14475/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