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大洋电机披露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13亿元,同比增长7.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40.82%,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6.52%。面对错中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跟市场需求,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创新,不断加大对高效智能电机、IPM多级转子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产品的研发投入,用技术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护城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88亿元,同比增长6.50%。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258项,包括PCT专利370项,授权3232项,其中授权有效专利2182项(含发明704项)。
BHM事业部表现亮眼
2024年,BHM事业部业绩抢眼,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8%。在 “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传统家居向智能家居迭代的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公司BHM事业部顺势而为,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凭借技术优势及优质服务持续获得客户青睐。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高效智能电机等产品的迭代更新,同时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为车用空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冷链物流、IDC(数据中心)及储能等多个行业提供了高效和个性化的电机解决方案。
在生产管理方面,BHM事业部更是打造行业标杆。公司大力推进“以机代人”,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管理实时在环,业务流程实时闭环”,数智化与工业产线深入融合打造的柔性产线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合理调整生产节奏,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成本竞争力。
车辆事业集团业务纵深双向推进
在大洋电机“今天-明天-未来”的发展战略中,车辆事业集团(EVBG)扮演着“明天”的重要角色。公司自2009年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行业以来,通过外延拓展,先后收购芜湖杰诺瑞、佩特来、上海电驱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成功搭建了车辆事业集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覆盖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方案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
过去一年,上海电驱动聚焦核心战略客户,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连续获得多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量产新项目定点。2025年3月,重庆基地完成首条生产线的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并成功下线首台样件,公司完成上海、潍坊、芜湖、十堰、重庆五个制造基地扁线电机的生产线布局。同时,公司不断加速海外拓展力度,研发与制造网络已延伸至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摩洛哥、泰国等境外工厂也在有序推进,全球化产能协同将在未来为公司构筑重要的生态壁垒。
在车辆旋转电器业务领域,大洋电机同样取得不俗成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19亿元,同比增长11.20%。公司对内持续开展精益生产,促进资源有效协同,对外不断深挖客户需求,加大细分产品市场开发力度。2024年,得益于内外部的高效联动,公司成功切入雷诺全球供应链体系,为业务增长再添新动力。
创新业务培育成效初显
近年来,大洋电机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BOP产品的研发。年报披露,2024年公司与多家头部客户开展BOP产品的导入额验证工作,特别是800W和4.5kW两款高压散热风机产品,客户验证散热效果良好,并开始小批订单。同时,公司在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分布式能源及电解制氢技术方面也进行了产业布局,与国内技术领先的科研院校合作,共同推进SOFC/SOEC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公司表示,氢能是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氢燃料电池产品在汽车及特殊场景下的应用符合国家“绿色”、“低碳”的战略发展方向,抢占BOP领域的制高点将为公司打造新的增长极。
未来,大洋电机将坚定践行三级产业阶梯式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强化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制造与供应链能力;同时围绕业务需求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AI+业务”的智能化升级,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vteam.cn/14422/
共有 0 条评论